close

走在自我療癒這條路上 Part Ⅳ

👉療癒內在小孩

什麼是內在小孩?我們童年的經歷會形成我們的潛意識,並且時時刻刻影響著成年後的我們。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小時候被狗追過、咬過。很大機率這個人長大成人後會對於狗產生恐懼。儘管成年後的他「理智上」知道眼前的是一隻沒有攻擊性的貴賓狗。可是童年的經驗在他的潛意識烙下的印記還是會影響著成年後的他。

如前文所說,高敏感人通常給人玻璃心、想太多的印象。而大家對於高敏感人的認識尚未普及化(至少在台灣是這樣),並非人人都能理解高敏感人的內心小宇宙。我想大多數的高敏感人都有不被理解、覺得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感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難免跌跌撞撞。為了降低這些印記對我們的影響,我誠摯推薦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一書。

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是只有那些童年歷經巨大創傷(家暴、酗酒...等)的小孩才需要被療癒。沒有人的人生一帆風順。也因此,每個人心中都會存在著陽光面及陰鬱面,只是比重的差異而已。

如果說別人無心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有可能會造成我們的創傷。相同的,我們也有可能會在無意間造成別人的心理陰霾。不論是親子或是同儕關係。

正視別人帶給我們的創傷,不是為了要報復或者把過錯推給別人,而是為了療癒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快樂。更是為了避免把相同的創傷帶給我們的後輩。

由於高敏感人比較容易往負面思考,我認為療癒自已的內在小孩對高敏感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做好情緒界線

我記得學生時代打工時,店裡有一位前輩老是喜歡把他在奧客那邊受到的氣發洩在我們這些後輩身上。我對於他這樣的行為感到生氣,便向店長提離職。

當時店長聽聞我的離職原因後問我「別人給妳的垃圾妳會伸手收嗎?如果不會,那為什麼別人把他的情緒倒給妳,妳要收呢?」

是啊!生活上,我們都知道別讓陌生人隨便闖入我們家門。可是,為什麼我不僅讓別人闖進我內心的家門,而且還允許他朝我的領域裡丟垃圾呢?

如果這時我可以理解「這是你的情緒,我沒有必要為你的情緒負責」。那麼,我就可以把他丟過來的垃圾隔絕在外。

這種例子在所有親密關係中更常見。

今天你的另一半下班回到家,你察覺到他心情不佳。你擔心他今天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他的情緒,也會影響到你的情緒。

你關心他、開導他,甚至企圖幫他解決問題。你提出建議,伴侶覺得你什麼都不懂,回應你的口氣不好。你覺得你的關心被對方糟蹋。原本只是一方情緒不佳,如今變成兩個人都情緒不穩定,衝突一觸即發。

其實這種情形就是我們沒有做好情緒界線,把對方的情緒攬到自己身上。當自己也處於情緒低落狀態,就很難客觀、冷靜地堤供支援。

因為愛對方,我們當然還是會想為對方做點什麼。只是,在理解什麼是情緒界線後。現在的我會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而非一昧地要求對方接受我的善意。

☘️我理解你現在情緒不好,你的情緒不是我造成的。我願意給你時間、空間來恢復。在你需要的時候,我願意聆聽並給予適當的協助。但是,我不會過度干涉你的決定。☘️

身為高敏感人,我們太容易感應到別人的情緒。做好情緒界線對我們而言是很重要的功課。

💫 以上純屬個人經歷分享,不具心理諮商效果
💫 若內文有誤,歡迎指教

走在自我療癒這條路上 Part 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小澄 的頭像
    黃小澄

    澄心橙意

    黃小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